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近日,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于翔教授和李毓龙教授,应邀出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euron编委。
Neuron创刊于1988年,作为Cell最古老的姊妹刊,是神经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策略,整合生物物理、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方法,系统解析感觉、运动与高级认知功能。
于翔
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教授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
于翔教授主要研究调节大脑皮层神经环路形成与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以及孤独症的发病机理。实验室长期目标是解析基因与环境因素调控脑发育与可塑性的关键分子与环路节点,并将其应用于孤独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近期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发育早期跨脑区大尺度可塑性”假说,并阐明神经肽催产素是关键介导分子;阐明早期抚摸调控催产素神经元放电,进而促进愉悦社交的神经环路;发现成熟期树突棘之间对特定细胞粘附复合物的竞争同时介导了重要树突棘的成熟和不重要树突棘的修剪。通讯作者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国际学术刊物。曾获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现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Neuron、Journal of Cell Biology、eLife、Autism Research等期刊编委, 《国家科学评论》生命科学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Oxford Open Neuroscience副主编。
李毓龙
bat365中文官网登录入口教授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PI
李毓龙教授聚焦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 致力于开发前沿的新型遗传编码的成像探针,用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并借助此类工具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特别是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通讯作者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Neuron、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Neuroscience等国际学术刊物。研究成果曾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荣获首期“新基石研究员”、“拜耳研究员”、首届“峰基金”、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秀导师奖”、科学探索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张香桐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创新突破奖、勃林格殷格翰研究员奖、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奖励。现任Neuron期刊编委,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评审编辑,和《国家科学评论》生命科学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